2008年 30卷 第1期
顯示方式:
2008, 30(1): 1-6.
摘要:
首先,依據"教育成本分擔"的收費理論,在適當的假設下,提出了描述高校教育收費問題的2個基本微分方程模型;其次,通過對基本模型的定性分析,得出高校保持或者穩定其教育收費的幾個條件;最后,通過對2個基本模型在3種情形下的幾個特殊模型進行分析,給出關于高校教育收費和招生規模宏觀調控的一些新的結論和建議.此外,還提出了3種擴展的微分方程模型.
首先,依據"教育成本分擔"的收費理論,在適當的假設下,提出了描述高校教育收費問題的2個基本微分方程模型;其次,通過對基本模型的定性分析,得出高校保持或者穩定其教育收費的幾個條件;最后,通過對2個基本模型在3種情形下的幾個特殊模型進行分析,給出關于高校教育收費和招生規模宏觀調控的一些新的結論和建議.此外,還提出了3種擴展的微分方程模型.
2008, 30(1): 7-10.
摘要:
討論了正真有效點集合在有效點集合中的稠密性.介紹了局部凸空間中的quasi-Bishop-Phelps錐并研究了其性質.推廣Arrow-Barankin-Blackwell定理從有界集到無界集.
討論了正真有效點集合在有效點集合中的稠密性.介紹了局部凸空間中的quasi-Bishop-Phelps錐并研究了其性質.推廣Arrow-Barankin-Blackwell定理從有界集到無界集.
2008, 30(1): 11-15,20.
摘要:
首先利用附近已有節點上的值通過插值對延遲項進行數值逼近,然后針對較一般情形下的一類非線性隨機延遲微分方程初值問題,得到了帶線性插值的半隱式Euler方法在均方意義下是收斂的理論結果,它推廣了已有文獻中的相關結論.
首先利用附近已有節點上的值通過插值對延遲項進行數值逼近,然后針對較一般情形下的一類非線性隨機延遲微分方程初值問題,得到了帶線性插值的半隱式Euler方法在均方意義下是收斂的理論結果,它推廣了已有文獻中的相關結論.
2008, 30(1): 16-20.
摘要:
信道模型是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設計和線路設計的基礎.主要研究了陸地衛星移動通信獨立陰影衰落信道模型,2個相互獨立的對數正態隨機過程分別作用于直射信號分量和多徑散射信號分量,接收信號包絡是一個對數正態分布分量與另外一個對數正態分量與瑞利分量乘積之和.給出了該模型的電平通過率和衰落持續時間.累積分布仿真結果與理論分析計算結果的比較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信道模型是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設計和線路設計的基礎.主要研究了陸地衛星移動通信獨立陰影衰落信道模型,2個相互獨立的對數正態隨機過程分別作用于直射信號分量和多徑散射信號分量,接收信號包絡是一個對數正態分布分量與另外一個對數正態分量與瑞利分量乘積之和.給出了該模型的電平通過率和衰落持續時間.累積分布仿真結果與理論分析計算結果的比較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2008, 30(1): 21-26.
摘要:
為了改善標準的微粒群優化算法(SPSO)的性能,給出一個新的速度更新策略——局部收縮策略,且把信賴域技術引入PSO算法中進行慣性權重的動態調整,提出一個新的微粒群優化算法——基于信賴域技術的局部收縮的微粒群算法.新算法(NPSO)保持了PSO算法結構簡單的特點,改善了PSO算法的全局尋優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斂速度和計算精度.利用10個測試函數測試新算法的性能,并分別與SPSO、與混沌相結合的微粒群算法(PSOC)、具有被動聚集的微粒群算法(PSOPC)、SPSO的全局版本及帶有收縮因子的微粒群算法(CPSO)比較,實驗結果表明,新算法(NPSO)大大地改善了實例測試函數的表現.
為了改善標準的微粒群優化算法(SPSO)的性能,給出一個新的速度更新策略——局部收縮策略,且把信賴域技術引入PSO算法中進行慣性權重的動態調整,提出一個新的微粒群優化算法——基于信賴域技術的局部收縮的微粒群算法.新算法(NPSO)保持了PSO算法結構簡單的特點,改善了PSO算法的全局尋優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斂速度和計算精度.利用10個測試函數測試新算法的性能,并分別與SPSO、與混沌相結合的微粒群算法(PSOC)、具有被動聚集的微粒群算法(PSOPC)、SPSO的全局版本及帶有收縮因子的微粒群算法(CPSO)比較,實驗結果表明,新算法(NPSO)大大地改善了實例測試函數的表現.
2008, 30(1): 27-30,35.
摘要:
利用傳統的3次樣條插值算法,可以得到經過確定控制點的光滑曲線,但是只能夠得到1條曲線.傳統算法的局限性影響了它在工程中的應用,特別是在印刷領域中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改進算法.通過新的算法,得到了不同于原曲線的新的擬合曲線,拓展了3次樣條曲線在工程中的應用范圍.
利用傳統的3次樣條插值算法,可以得到經過確定控制點的光滑曲線,但是只能夠得到1條曲線.傳統算法的局限性影響了它在工程中的應用,特別是在印刷領域中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改進算法.通過新的算法,得到了不同于原曲線的新的擬合曲線,拓展了3次樣條曲線在工程中的應用范圍.
2008, 30(1): 31-35.
摘要:
提出了一種基于多輸出端口電流控制電流傳輸器的混合模式二階通用濾波器,該濾波器結構簡單,僅由5個有源器件和2個接地電容構成,無須外接電阻.該電路在不改變內部電路結構的情況下能實現電壓模式、電流模式、跨導模式和互阻模式濾波器,且每一種工作模式都能實現高通、低通、帶通等多種濾波功能,因此電路具有通用性.文章給出了硬件電路的測試結果,結果表明提出的電路正確有效.
提出了一種基于多輸出端口電流控制電流傳輸器的混合模式二階通用濾波器,該濾波器結構簡單,僅由5個有源器件和2個接地電容構成,無須外接電阻.該電路在不改變內部電路結構的情況下能實現電壓模式、電流模式、跨導模式和互阻模式濾波器,且每一種工作模式都能實現高通、低通、帶通等多種濾波功能,因此電路具有通用性.文章給出了硬件電路的測試結果,結果表明提出的電路正確有效.
2008, 30(1): 36-40.
摘要:
提出了1種基于第2代正相電流傳送器(CCII+)的n階電壓模式多環反饋(multiple-loop feedback,簡稱MF)低通濾波器的系統設計方法,推導出了系統的設計公式.利用該方法可產生出n階不同結構的低通濾波器.以3階低通濾波器為例闡述了設計過程,并用PSPICE進行仿真分析,設計和仿真結果表明,系統設計理論正確,設計方法可行.
提出了1種基于第2代正相電流傳送器(CCII+)的n階電壓模式多環反饋(multiple-loop feedback,簡稱MF)低通濾波器的系統設計方法,推導出了系統的設計公式.利用該方法可產生出n階不同結構的低通濾波器.以3階低通濾波器為例闡述了設計過程,并用PSPICE進行仿真分析,設計和仿真結果表明,系統設計理論正確,設計方法可行.
2008, 30(1): 41-46.
摘要:
基于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比較,二者既可以結合又存在不相容.由此討論它們的某些可能的發展方向.特別探討了3個方面:測不準原理和光速恒定等的矛盾;量子的非局域性顯示出糾纏態應該是一種新的作用距離和強度中等的相互作用;由Dirac負能態推導出的負物質可能是一種暗物質.
基于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比較,二者既可以結合又存在不相容.由此討論它們的某些可能的發展方向.特別探討了3個方面:測不準原理和光速恒定等的矛盾;量子的非局域性顯示出糾纏態應該是一種新的作用距離和強度中等的相互作用;由Dirac負能態推導出的負物質可能是一種暗物質.
2008, 30(1): 47-53.
摘要:
采用季節劃分和季節突變的概念、理論及方法,對44a(1958~2001年)的大氣臭氧資料及對流層頂氣壓場資料進行了計算,并分析了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結果發現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在全球大部分區域中的突變性都比較明顯,表明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受到上對流層和下平流層中多種因素的影響.通過分析還發現,利用曾慶存所定義的參數RW(t)及有關的一些概念和方法確能很好地反映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
采用季節劃分和季節突變的概念、理論及方法,對44a(1958~2001年)的大氣臭氧資料及對流層頂氣壓場資料進行了計算,并分析了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結果發現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在全球大部分區域中的突變性都比較明顯,表明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受到上對流層和下平流層中多種因素的影響.通過分析還發現,利用曾慶存所定義的參數RW(t)及有關的一些概念和方法確能很好地反映對流層頂大氣臭氧的季節變化.
2008, 30(1): 54-60.
摘要:
利用紅河流域52個觀測站的43a日降水資料,針對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和降水傾向率等統計量,采用ArcMap的反距離加權插值法進行插值與分類處理,生成了紅河流域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圖,實現了氣候趨勢特征指數的空間化處理.對紅河流域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等的時空分異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3a來,紅河流域年降水呈現上升趨勢,空間上主要表現為除了元江干流中下游、盤龍河北部和東北部有下降趨勢外,其它地區都呈上升趨勢;濕季和干季間降水量變化趨勢差異較大,相對于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而言,濕季具有下降趨勢的地區擴大到整個流域中部,而干季降水量在整個流域幾乎都呈上升的趨勢;因出現在干季降水量有所增加,而在雨季的降雨量有所減少,因而降低了干旱和洪災的發生機率.
利用紅河流域52個觀測站的43a日降水資料,針對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和降水傾向率等統計量,采用ArcMap的反距離加權插值法進行插值與分類處理,生成了紅河流域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圖,實現了氣候趨勢特征指數的空間化處理.對紅河流域年、濕季和干季降水量等的時空分異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3a來,紅河流域年降水呈現上升趨勢,空間上主要表現為除了元江干流中下游、盤龍河北部和東北部有下降趨勢外,其它地區都呈上升趨勢;濕季和干季間降水量變化趨勢差異較大,相對于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而言,濕季具有下降趨勢的地區擴大到整個流域中部,而干季降水量在整個流域幾乎都呈上升的趨勢;因出現在干季降水量有所增加,而在雨季的降雨量有所減少,因而降低了干旱和洪災的發生機率.
2008, 30(1): 61-67.
摘要:
利用昆明多普勒天氣雷達資料,采用迭代訂正方法對強降水和大范圍中等強度降水引起雷達信號的衰減情形進行了訂正研究,同時對比分析了衰減訂正前后的雷達測量降水與自動雨量站逐小時累計的雨量資料.結果表明:在低緯高原地區雷達測量降水中,強降水和大面積中等強度的降水情況下需要考慮降水對雷達信號的衰減影響;使用迭代法對雷達衰減訂正的效果比較好,其訂正后的雷達反射率明顯高于雷達直接探測的反射率,最大的訂正差值超過了9dBz;降水粒子的溫度對多普勒天氣雷達反射率訂正結果也有比較顯著影響;訂正后雷達測量的降水更接近于自動雨量站的觀測值.
利用昆明多普勒天氣雷達資料,采用迭代訂正方法對強降水和大范圍中等強度降水引起雷達信號的衰減情形進行了訂正研究,同時對比分析了衰減訂正前后的雷達測量降水與自動雨量站逐小時累計的雨量資料.結果表明:在低緯高原地區雷達測量降水中,強降水和大面積中等強度的降水情況下需要考慮降水對雷達信號的衰減影響;使用迭代法對雷達衰減訂正的效果比較好,其訂正后的雷達反射率明顯高于雷達直接探測的反射率,最大的訂正差值超過了9dBz;降水粒子的溫度對多普勒天氣雷達反射率訂正結果也有比較顯著影響;訂正后雷達測量的降水更接近于自動雨量站的觀測值.
2008, 30(1): 68-74.
摘要:
用AM1半經驗和密度泛函計算相結合的量子化學方法,計算了15種黃酮類化合物的解離焓(O—HBDE)和電離勢(IP),以此為理論指標評價了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討論了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構效關系.計算得到在非極性溶劑中3,7,8號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活性最低的是11,15號化合物;在極性溶劑中3,4,5號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可以得出,3號化合物(3,7,3′,4′-四羥基黃酮)無論在極性和非極性溶劑中均具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提示其可能作為抗氧化、抗腫瘤、抗菌和抗病毒等藥物的有效成分.
用AM1半經驗和密度泛函計算相結合的量子化學方法,計算了15種黃酮類化合物的解離焓(O—HBDE)和電離勢(IP),以此為理論指標評價了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討論了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構效關系.計算得到在非極性溶劑中3,7,8號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活性最低的是11,15號化合物;在極性溶劑中3,4,5號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可以得出,3號化合物(3,7,3′,4′-四羥基黃酮)無論在極性和非極性溶劑中均具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提示其可能作為抗氧化、抗腫瘤、抗菌和抗病毒等藥物的有效成分.
2008, 30(1): 75-78.
摘要:
合成了富含苯并咪唑配體的Cu(Ⅱ),Fe(Ⅲ),Mn(Ⅱ)和Ni(Ⅱ)的單核配合物,并進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和摩爾電導等表征.研究了以鄰苯三酚為底物各配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結果表明:4種配合物催化鄰苯三酚氧化都符合米氏方程曲線,且催化活性都隨pH值的升高而增加.通過電噴霧質譜證實,鄰苯三酚首先被氧化成鄰位醌,進一步生成紅倍酚.
合成了富含苯并咪唑配體的Cu(Ⅱ),Fe(Ⅲ),Mn(Ⅱ)和Ni(Ⅱ)的單核配合物,并進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和摩爾電導等表征.研究了以鄰苯三酚為底物各配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結果表明:4種配合物催化鄰苯三酚氧化都符合米氏方程曲線,且催化活性都隨pH值的升高而增加.通過電噴霧質譜證實,鄰苯三酚首先被氧化成鄰位醌,進一步生成紅倍酚.
2008, 30(1): 79-82,86.
摘要:
研究了對磺酸基苯基亞甲基若丹寧(SBDR)與鉛的顯色反應,在pH為4.0的HAc-NaAc緩沖介質中,吐溫-60存在下,該絡合物可被Waters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小柱上富集的絡合物用無水乙醇洗脫后在乙醇介質中,體系λmax=560nm,ε=1.12×105L·mol-1·cm-1.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鉛含量在0~6μg/50mL內符合比爾定律,方法用于煙草中鉛含量的測定,結果令人滿意.
研究了對磺酸基苯基亞甲基若丹寧(SBDR)與鉛的顯色反應,在pH為4.0的HAc-NaAc緩沖介質中,吐溫-60存在下,該絡合物可被Waters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小柱上富集的絡合物用無水乙醇洗脫后在乙醇介質中,體系λmax=560nm,ε=1.12×105L·mol-1·cm-1.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鉛含量在0~6μg/50mL內符合比爾定律,方法用于煙草中鉛含量的測定,結果令人滿意.
2008, 30(1): 83-86.
摘要:
偶氮胭脂紅G在酸性介質中與蛋白質迅速結合,生成一紫紅色復合物,該復合物在570nm處有最大吸收,且其吸光強度與牛血清蛋白(BSA)、人血清蛋白(HSA)、免疫球蛋白(IgG)的質量濃度至少在15.0μg/mL范圍內有線性關系.依此建立的測定蛋白質的光度分析新方法不受蛋白酶和大部分其它共存物質的影響,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和較寬的線性范圍,同時方法快速、穩定,用于人血清樣品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所得結果與測定蛋白質的經典方法考馬斯亮藍G-250法基本一致.
偶氮胭脂紅G在酸性介質中與蛋白質迅速結合,生成一紫紅色復合物,該復合物在570nm處有最大吸收,且其吸光強度與牛血清蛋白(BSA)、人血清蛋白(HSA)、免疫球蛋白(IgG)的質量濃度至少在15.0μg/mL范圍內有線性關系.依此建立的測定蛋白質的光度分析新方法不受蛋白酶和大部分其它共存物質的影響,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和較寬的線性范圍,同時方法快速、穩定,用于人血清樣品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所得結果與測定蛋白質的經典方法考馬斯亮藍G-250法基本一致.
2008, 30(1): 87-91.
摘要:
采用禽流感病毒多克隆抗體及H9亞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研究建立H9亞型特異性抗原捕捉ELISA檢測方法,用于檢測H9亞型禽流感病毒.優化了反應條件,確定了包被抗體、檢測抗體及酶結合物的最佳工作濃度,對該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及穩定性分析,并與RT-PCR方法比較.通過使用該方法對野外樣品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該方法敏感、特異,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和穩定性,可用于檢測臨床樣品、雞胚培養物及細胞培養物中的H9亞型禽流感病毒.
采用禽流感病毒多克隆抗體及H9亞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研究建立H9亞型特異性抗原捕捉ELISA檢測方法,用于檢測H9亞型禽流感病毒.優化了反應條件,確定了包被抗體、檢測抗體及酶結合物的最佳工作濃度,對該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及穩定性分析,并與RT-PCR方法比較.通過使用該方法對野外樣品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該方法敏感、特異,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和穩定性,可用于檢測臨床樣品、雞胚培養物及細胞培養物中的H9亞型禽流感病毒.
2008, 30(1): 92-97.
摘要:
通過構建粘質沙雷氏菌KMR-3菌株的基因組DNA文庫,克隆到了與該菌的銅抗性相關的基因,并對其部分特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克隆到的銅抗性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屬于CutF蛋白,由194個氨基酸編碼,與莫氏耶爾森氏菌(Yersinia mollaretii)ATCC43969抗銅脂蛋白NlpE同源性最高,達到70%,并對該基因的調控序列(啟動子、終止子、SD序列及轉錄起始位點)進行了分析.
通過構建粘質沙雷氏菌KMR-3菌株的基因組DNA文庫,克隆到了與該菌的銅抗性相關的基因,并對其部分特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克隆到的銅抗性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屬于CutF蛋白,由194個氨基酸編碼,與莫氏耶爾森氏菌(Yersinia mollaretii)ATCC43969抗銅脂蛋白NlpE同源性最高,達到70%,并對該基因的調控序列(啟動子、終止子、SD序列及轉錄起始位點)進行了分析.
2008, 30(1): 98-100,108.
摘要:
分析了溫度、反復凍融、冷鏈運輸過程對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滴度的影響,檢測結果顯示OPV分別在37℃條件下放置3d,25℃放置14d,-20℃放置36個月、反復凍化35次,感染性滴度均無明顯變化.在冷鏈條件下運輸,其感染性滴度無明顯變化.液體劑型的穩定性優于糖丸劑型(t=3.2043,P0.01).
分析了溫度、反復凍融、冷鏈運輸過程對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滴度的影響,檢測結果顯示OPV分別在37℃條件下放置3d,25℃放置14d,-20℃放置36個月、反復凍化35次,感染性滴度均無明顯變化.在冷鏈條件下運輸,其感染性滴度無明顯變化.液體劑型的穩定性優于糖丸劑型(t=3.2043,P0.01).
2008, 30(1): 101-108.
摘要:
從2004~2005年采自文山桉樹林的420份土樣中共鑒定出4屬、18種捕食線蟲真菌.Arthrobotrys thaumasium,A.oligospora為優勢種,檢出率分別為25.40%和21.21%.通過對2個桉樹林樣地及其對照地2a的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分析,未發現桉樹種植短期內對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通過對桉樹林及其對照地土壤中2a的土壤營養測定和比較,發現桉樹林地土壤中的N,P,K和有機質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地,桉樹種植容易導致土壤貧瘠.相鄰地段中捕食線蟲真菌群落結構非常相似,變化不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同地段環境中捕食線蟲真菌的群落結構在不斷地變化.桉樹林中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與N,P,K和有機質含量均成正相關關系.
從2004~2005年采自文山桉樹林的420份土樣中共鑒定出4屬、18種捕食線蟲真菌.Arthrobotrys thaumasium,A.oligospora為優勢種,檢出率分別為25.40%和21.21%.通過對2個桉樹林樣地及其對照地2a的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分析,未發現桉樹種植短期內對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通過對桉樹林及其對照地土壤中2a的土壤營養測定和比較,發現桉樹林地土壤中的N,P,K和有機質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地,桉樹種植容易導致土壤貧瘠.相鄰地段中捕食線蟲真菌群落結構非常相似,變化不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同地段環境中捕食線蟲真菌的群落結構在不斷地變化.桉樹林中捕食線蟲真菌多樣性與N,P,K和有機質含量均成正相關關系.